字級:
08:06:51
(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3日電)中國大陸日前對美、韓多晶矽業者展開反傾銷,卻暫時排除歐盟業者;研調機構集邦分析,是故意對歐盟施加壓力,以求雙方協商中獲得優勢,且台廠很有機會意外受惠。
中國對美、韓的多晶矽反傾銷將從24日起實施,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文件內容,美國多晶矽業者遭受嚴重打擊,反傾銷稅率在53.3%至57%之間,韓國業者的稅率在2.4%至48.7%。
不過,韓國多晶矽大廠OCI面臨的稅率僅2.4%,遠低於其它競爭對手。中國目前對於歐洲相關業者,暫不執行反傾銷措施。
集邦認為,中國選在這個時間點公布對美、韓的多晶矽反傾銷措施,是針對歐盟施加壓力,以求在目前中歐的歐盟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雙反協商中,獲得較有利的結果。
集邦指出,全球多晶矽仍在供過於求的狀況,且前5大業者占有全球將近6成的產能,且中國目前是全球太陽能級多晶矽最大的買方,受到商務部推出相關政策的影響,在稅率差距過大的情形下,美國多晶矽業者短期內恐不具成本競爭優勢,很有可能在中國市場上暫時消失。
然而,中國業者最大的多晶矽供應商之一韓國太陽能大廠OCI,面臨的稅率僅2.4%,對於成本影響微乎其微,其他同業競爭者如中國業者GCL、德國業者Wacker等,未來在中國市場仍將面臨OCI強大的競爭,不會因這個政策而受惠。
除此之外,集邦分析,這個政策也給予歐盟明顯的示警,一旦雙邊會談結果不符合中國期望,歐洲多晶矽業者很有可能面臨高額的關稅懲罰。
集邦認為,台灣業者有可能因這個政策受惠。由於美國相關業者的產品未來在中國市場不具競爭力,因此全球第2大市場台灣,將可能成為美國業者的目標市場。
況且,台美相關業者的合約多數已執行完畢,未來在現貨市場上,台灣業者在議價方面,可能享有較大的優勢。1020723
